Search

【百人說書095】 TAAZE讀冊生活 創辦人張天立:透過閱讀,我們才能脫離平庸

  • Share this:

【百人說書095】 TAAZE讀冊生活 創辦人張天立:透過閱讀,我們才能脫離平庸

「讀冊不只是一個可以讓你買書的平台,我們的終極目的是,要讓大家的閱讀變成一個社群,透過閱讀連結彼此。」

讀冊創辦人張天立,這樣說道。

在現代這個凡事都靠「網路」的時代,人們能夠在網路上購買書籍,早已不是什麼新聞。不過,回到二十幾年前,張天立是怎麼開啟網路書店的想法呢?

1995 年左右,美國的電商平台市場就已發跡,當時人正在美國的張天立便深刻感受到「偉大的新時代即將來臨」,並準備開啟自己的新事業。

不過,雖然從最終的結果來看,張天立創辦了網路書店,但其實在最一開始,他思考的並不是如何賣書,而是思考著透過能快速傳播資訊的網路,究竟能做到什麼。

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,不論是否是喜愛閱讀、需要閱讀的人們,現代人最大的通病,便是「沒有時間去書店」,又或者是「即使去了書店,也記不得幾本書,閱讀時間也被切得十分零碎」。

對張天立來說,網路最大的優勢是「時間利用」,可以節省走去實體書店的時間,想看就看,喜歡的書永遠都能在購物車等著你,只要想要,隨時都能下單送到。

不過,大部分的人在聽到電商平台時,總會有這樣的刻板印象:實體商家的競爭者。但是,從商家的角度來看,實體書店最大的問題就是書太多「放不下」,不只不能讓消費者一次全覽所有的書,出版社自己的倉庫也快塞爆了。但是,如果出版社有自己的郵購系統,將這些書能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,不是也很方便嗎?

就這樣,張天立開啟了臺灣走向網路書店的時代,自己也成為了這新時代下最大的受益者。

在累積多年經驗後,2010 年,張天立成立「TAAZE 讀冊生活」,這不單單只是網路書店而已,更延伸成可以交流二手書、互相分享閱讀經驗的平台。

張天立說,當初成立讀冊時,許多出版社都是很支持的,畢竟是開闢了新的市場,但當他們聽到讀冊打算經營「二手書」的市場時,幾乎所有出版社都打退堂鼓,甚至全數取消在成立前一天的合作活動。

當下遇到這種狀況,任何人都會感到震驚或不知所措,就連張天立也不例外,但他告訴夥伴們,也告訴自己:「沒關係,總有一天我會等到他們的。」

對張天立來說,讀冊的立場其實也是和消費者站在同一陣線而非出版社,只要人們有買賣二手書的需求,那這個市場自然就會形成,再透過網路的便利性,便能把不可能化為可能。

近期,讀冊又推出全新的交流平台:冊格子。用戶可在上頭發表觀書心得、推薦好書,就像一般社群媒體一樣。

「我們不只希望大家能夠閱讀,更希望大家能夠互相分享書,甚至彼此借書,就像是讀書會一般,讓書發揮最大的價值!」張天立說。

想知道張天立都怎麼閱讀嗎?
歡迎至官網收看精彩全文➤http://bit.ly/peoplesobookstaaze


Tags:

About author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都有使用定位地圖和導航的經驗,目的地上方顯示的經緯度,標誌著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,讓我們得知自己所身處的街道和相對的位置。 不過,尋找地球刻度的過程,卻得回溯到五百年前的地理大發現時代,經緯度的尋找、發現乃迄於確立,整整花了一代人的心血。這些尋找地球刻度的先行者,從測量太陽、月亮和天象的過程中,逐步摸縮出一套準則,最後才有了航海鐘的誕生。 那知識呢?我們可以有測量知識的辦法嗎?資訊要如何轉化為知識?幸虧人類世界有一種叫做「書本」的東西,它是用來承載知識的載體和媒介,渺小的人類就可以利用書本來測量知識。 知識是沒有邊界的怪獸,我們很難為它畫出疆界來分類。我們只能倚傍書本作為閱讀和理解知識的起點,利用書本系統地或化約地學習一套知識。 被捧讀在手上、諷誦於心上的書本就如同具體的導引,透過書本所標明的頁數和章節,我們可以得知還需要多少時間,我們可以習得這套作者給出的知識,我們得以安排閱讀的行程表。 那麼,要怎麼測量書本呢?開數、裝幀和設計是知識的表皮,許多讀者是受到書本表皮的吸引而展讀。對書本內部所蘊藏的知識進行測量的工作,則得依賴「書評」,書評可說是知識這張航海圖上的定位。 我們認為,書評是一張入場卷,邀請讀者一同審視知識。書評訴說著作者的意圖、寫作的策略和傳遞的訊息,直指書本內中的誤解和謬誤,同時又訴說書本透露的專注與創見。
如果閱讀是生活的態度,那書評絕對是優雅的試煉。 投稿、合作案請洽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